• 13
    2022-08
    2022世界5G大会十大应用案例发布,天津港又一项目榜上有名

           日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世界5G大会”上,由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荐、天津联通与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共同报送的5G智慧港口项目,在432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年度十大应用案例。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现代化国际集装箱专业码头公司,天津港集装箱公司紧跟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赋能码头生产业务,迭代升级智慧港口建设,与天津联通合作打造5G全连接码头,相继落地5G智能无人集卡、5G岸桥远程控制、5G智能理货、5G智能加解锁站、集装箱作业任务集成管理系统五大场景应用,成为全球首个获批建设的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实现全球首个无人集卡场景下陆侧“一键着箱”、建成全球首台集装箱地面智能解锁站、全球首个集装箱设备任务集成管理系统ETMS,实现了全球首创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全面竣工,树立了传统码头智能化改造新标杆。

           “近几年,天津港集团接连多次斩获全球5G应用设计大赛大奖,凸显了天津港集团在5G规模化应用及智慧化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强大生机和活力。”天津港集团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高级主管李秋男介绍。天津港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机遇,加速推进港区5G网络建设与技术应用工作并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天津港集团联合运营商在东疆港区、北疆港区和南疆港区共建设并开通了170余座5G基站,实现5G网络在主体港区的全覆盖以及在集装箱码头等重点区域的深度覆盖,搭建5G+MEC企业专用网络,打造了一张基于边缘云的5G专网,支撑全部应用场景,降低了网络管理成本,解决了频谱干扰问题。经测试,5G网络的平均网络速率较4G网络提升了近20倍,平均网络时延下降了60%。

           天津港集团科信设施部总经理王轩介绍,在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天津港集团近年来还利用5G网络打造了一批成熟、稳定的亮点场景,不断加快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建设。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在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运营,打造了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5G+北斗”融合创新的全天候、全工况、全场景泛在智能,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天津港集团还与中国移动、中远海运等单位联合申报国家发改委组织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5G技术无人驾驶集卡多场景下的稳定应用,打造我国5G智慧港口的示范工程。与此同时,天津港集装箱公司、联盟国际公司、太平洋国际公司分别实现了岸桥、轮胎吊基于5G网络的远程操控,成功实现了毫秒级延时的工业控制信号和高清视频信号传输,并投入常态化作业。

           下一步,天津港集团将持续优化5G技术在天津港的深化应用,特别是“5G+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在优化生产作业流程、加强安全管控能力、提高港口生产效率、提升口岸营商环境等方面正逐步发挥作用,进一步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加快提升港口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动5G、北斗等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打造标杆工程,全力助推天津港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助力天津港世界一流港口建设。

    >>详情
  • 12
    2022-08
    天津口岸中欧班列第500列从天津港发出,再创历史新高

           8月11日上午,随着一阵汽笛长鸣,一列满载着机械设备和食品等日用品的中欧班列,从天津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离,最终目的地为蒙古国乌兰巴托。这是今年以来天津口岸发运的第500列中欧班列,运送集装箱总量超50000标箱,同比增幅均超过79%,增幅居全国前列,再创天津口岸历史新高。

           天津港是“一带一路 ”的海陆交汇点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和服务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枢纽港。今年以来,天津新港海关立足天津港联通内外的区位特点,发挥海陆运输节点的枢纽优势,成立海铁联运工作专班,完善进出境口岸海关协同保障机制,通过海铁联运为中欧班列赋能加码。

           为提升海铁联运班列的通关效率,天津新港海关依托“船边直提”,对海铁联运的过境货物实施“港场直通”物流模式改革,货物进境卸船后直接转运至铁路堆场等待装车发运,货物自卸船至运达铁路堆场时间由2-3天压缩至3小时以内。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关共监管海铁联运班列473列,占中欧班列总发运量的95%。

           天津新港海关综合业务三处处长竺建伟介绍,为进一步畅通物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天津新港海关积极落实海关总署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十条措施,以及天津海关促进外贸保稳提质30条具体举措,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效,保障中欧班列运营持续向好。

           天津新港海关还与铁路、港口等部门加强联络配合,采取“多点作业、快速验放”方案,提供多个作业场站、场地铁路发运服务,推动企业运力提升。实时掌握中欧班列发运计划,动态监测货物抵港、仓储、运离情况,引导企业采取提前申报、船边直提等通关便利措施,加速中欧班列货物流转。推行过境货物无纸申报,出口货物自动审放,提供转关、全通双模式备选,适应企业个性化需求,帮助企业节约通关成本;优化中欧班列便捷通道服务,全天候预约通关,提供全程通关指导,实现中欧班列货物“随到随报、即审即放”。

           天津港是蒙古国最主要的进出口海上通道,开展班列服务已有30余年历史。作为一条重要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中欧班列早已成为服务蒙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外贸进出口通道,也是助力交通保通保畅、服务“双循环”的重要支点。“我们在口岸部门支持下,不断完善通道布局、创新运输组织模式等,就是希望将中欧班列打造成为国际贸易、国际中转业务的重要服务平台。”天津港集团物流经营中心多式联运经理李巍介绍,“我们推出五专三优先服务举措,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北京铁路局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张金超总经理介绍:今年以来铁路、海关、港口通力合作,特别是我们实现集中办公以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客户少跑腿,大大提高了客户在港口区域的手续的办理效率。另外我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铁路作业效率。截至目前,中心站中欧班列开行同比数量增加80%,在天津港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达到日均三列,创造了我们近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提升作业与服务质量,为服务京津冀区域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目前,天津口岸发出的中欧班列正以稳定、可靠和高性价比的运输服务,助力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同时把京津冀地区乃至周边更广袤腹地生产的机械设备、日用品、汽车配件等出口货物,高效便捷的运往欧亚各地。天津口岸中欧班列的良好发展态势,将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支撑。

    >>详情
  • 09
    2022-08
    京津物流园正式投产运营

           日前,作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点示范项目,京津物流园成功获批“一级冷库、核酸检测堆场”运营资质,正式投产运营。

           据了解,京津物流园项目于2020年开工,占地17.6万平方米,功能完善、技术先进,依托东疆港区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交通优势,是进口冷链商品入境的“最先一公里”,也将对接面向首都消费终端的“最后一公里”。园区投产运营后,将为大型体育文化赛事、各类国际性会议等活动和区域提供优质食材及仓储物流服务。

          功能升级——打造“高效优服”冷链物流项目

           京津物流园整体冷链作业区域规模较大,建设自动化冷库1座、高位货架冷库2座,一级冷库库容达6万吨,因疫情需要,现又对园区堆场进行了改造升级,用于承接货物核酸检测业务。改造后的核酸检测堆场占地4.5万平方米,拥有约450个冷箱插座,是目前天津港片区内最大的核酸检测指定堆场。该项目获批“一级冷库、核酸检测堆场”运营资质后,丰富的项目服务功能和内容,吸引了更多冷链客户入驻,目前已与40多家优质客户建立仓储合作关系。此外,园区还单独设立非冷链作业区,与冷链区完全封闭隔离,建有1座常温仓库,并配建2.5万平方米的普通堆场,将结合整体市场情况,适时开启经营。

           科技赋能——建设“绿色+智慧”综合物流园区

           该园区冷库制冷技术采用二氧化碳绿色供能,能大幅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绿色供能,同时科学利用场地屋顶发展光伏类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实现原地发电、就地用电。与传统供能模式相比,预计项目年总减碳排量近4000吨。此外,该园区还对冷库进行了自动化改造,货位数提升了43%,最大程度利用了冷库的容积,大幅提升了货物存储的效率和精确度。

           严防输入——建立“冷链防疫”牢固防线

           京津物流园高度重视冷链防疫工作,严格按照“三区、两缓冲”等相关要求,完成冷链企业闭环管理区域各项硬件设施建设,同时配备全区域、无死角的视频监控系统做好实时监测。他们通过建章立制、目视化管理,全面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消毒消杀、健康监控等管理工作,建立形成冷链企业疫情防控管理体系。此外,通过闭环管理,严把人员入口关,严格开展高风险从业人员岗前防疫培训教育工作,确保园区运营的安全稳定。

    >>详情
  • 05
    2022-08
    天津市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挂牌

           今天上午,全国港口企业首家地方标准委员会——天津市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正式挂牌成立。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巡视员解曼莹,交通运输部天科院副院长张华庆、赵洪波,天津港集团副总裁杨杰敏,天津港集团总工程师王伟,全国起重机械标委会臂架起重机分会秘书长张德文,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建设管理处处长韩福前,天津市市场委标准化处副处长何梅,国家水运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副站长韩鸿胜,交通运输部标准中心总工程师汪炜,天津市节能协会秘书长刘立全以“现场+视频”方式出席参会。会上,全国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来贺信,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杨杰敏致辞。

           天津市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挂牌是天津港集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不断提升天津港集团在港口领域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天津市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着眼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构建符合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建设的天津港标准化技术体系,按照科学性、完整性、前瞻性原则,制定港口各类技术标准,为国际国内港口建设发展提供“天津港标准”。

    下一步,天津市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加强标准在港口经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紧紧围绕《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交通运输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建立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建立标准申报—提交审查—专家评审—标准报批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委员会工作流程,构建港口质量标准化服务体系,形成“产学研用+知识产权+标准化+规范生产”的质量服务创新模式。

           同时,天津市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广泛开展港口领域标准化技术交流会和宣贯培训会,加强与国内其它港口企业、相关标准技术组织、产品厂商、研发机构等单位的标准化工作交流,学习借鉴国内其它委员会先进的运行管理经验,提升天津市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天津港在我国交通行业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作出贡献。


    >>详情
  • 27
    2022-07
    天津港集团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天津港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建设,锚定全年工程项目建设总目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动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全面掀起重大项目建设新高潮。


           今年以来,天津港集团认真落实国家及天津市关于运输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公转铁”“散改集”和海铁联运发展,努力克服疫情反复影响,顺利推动天津港远航南货场铁路装车线、南疆铁路Ⅱ场至Ⅲ场连接线复线及Ⅲ场扩容工程等一批铁路集疏运项目建设。


           在南疆铁路施工现场,新建的南疆铁路线已初见端倪,施工现场大型挖掘机正将道路堆土清理推平,施工人员冒着35度以上的高温,挥汗如雨,焊接钢筋、加装栏板,忙碌不停,丝毫不顾身上的背心已被汗水浸透,手上的锤子将钉子一颗接一颗地敲进挡板,目前多段铁道桩基已铺设完成,主要工程建设总体进展顺利。项目建成后,南疆港区铁路网将进一步连通,散货清洁运输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年新增矿石铁路装车能力1000万吨。

           在北港路南延工程建设现场,桥墩林立,长桥横空,炎炎夏日也难掩工人们的建设热情,机器声轰鸣,热浪蒸腾,机械司机接连地把钢筋、挡板运到工人们身边,工人师傅撩起衣服,擦去脸上不断滚落的汗水,将钢丝一圈圈用力拧紧,把钻机深深打进混凝土中,路面、承台及盖梁的施工正在加快进行。项目建成后,北疆港区南北向集疏运通道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与现开工建设的天津港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连通后,将可实现天津港集疏运车辆快速进出港,极大提高港区集疏运能力。


           在天津港北支航道上,航道拓宽工程项目整体平稳推进。偌大的太阳挂在高空,火辣阳光下大型挖泥船正不停地疏通拓宽航道,数公里长的岸线边十多台挖掘机同时作业,将海中淤泥装载到前来装车的卡车上,一派热火朝天繁忙景象,相隔不远处,数处百米长的围埝工程项目也正在落成。项目建成后,将提高天津港港区航道通航能力和通航效率,有力促进天津港世界一流枢纽港口建设。
           与此同时,天津港集团正按照年度总体投资计划安排及未来生产经营需要,全面加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谋划,加快开展天津港南27堆场扩容工程、天津港汇盛码头集装箱堆场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实现开工建设,为助推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详情
  • 相关链接
    关闭
    • 四千服务
    • 海上高速
    • 二集司投产
    • 智能大会
    • 新闻联播
    • 智慧港口
    • 绿色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