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年度“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天津港集团喜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这是天津港集团首次斩获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同时获奖数量及质量均居全国港口前列,是历史最好成绩。
本次评审中,集团公司牵头申报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0关键技术及应用》,依托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项目工程,开展新一代智慧绿色集装箱码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实现自动化码头智慧绿色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突破性变革,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科技含量高,以最高票数斩获此次评选的特等奖,获得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0——零碳能源管理平台
股份公司牵头申报的《冷链货物非接触式智能搬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针对冷链货物非接触式智能搬运关键技术的研究、工艺流程的优化及系统设备的研制及改造,实现低温条件下冷藏箱盒装货物的自化动掏箱、装箱、消杀、堆码、缠膜及上架全流程非接触式自动化作业。该项目在疫情期间快速落地,并取得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顺利获得一等奖。
冷链货物非接触式智能搬运系统——掏装箱一体化机器人系统
冷链货物非接触式智能搬运系统——水平传送及消杀系统
太平洋国际公司申报的《海关智慧管控平台》和股份公司申报的《港口本质安全智能管控系统研究与应用》以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的优势,获得二等奖。
近年来,天津港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港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智慧赋能港口迭代升级,着力打造以质为先、效率至上、创新引领的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加快实施一批高端高质港口科技创新项目,破解多项世界级智慧港口技术难题,为全球港口行业科技进步贡献了“天津港智慧”。2022年,天津港集团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已荣获全国协会类科技进步奖14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1项,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
日前,天津港首套车棚式光伏发电项目在汇盛码头公司落成并投入运行,标志着该公司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汇盛码头公司因地制宜,利用办公楼东南侧停车场约720平米区域作为项目载体,购置包括165块500W单晶硅组件、两台逆变器和并网柜等光伏发电设备,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系统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作为公司辅建区用电的补充,预计每年可减少外需电量8万KWH,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吨。
近年来,汇盛码头公司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且取得了显著成果:建设完成了两套岸电设备,设备可为具备岸电接入能力的船舶提供靠港期间的生活用电,减少船舶靠港期间的燃油排放;建设完成了一套能源管理系统,能及时有效地对公司用能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上报,强化能源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能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下一步,汇盛码头公司将继续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为天津港加快世界一流绿色港口建设贡献力量!
12月9日下午,2022中国多式联运合作大会暨第二届世界一流港口多式联运大会高层圆桌会议在天津召开,来自国内知名港航企业、铁路、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的20多名高层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一堂,围绕“如何发挥港口枢纽优势,推动海丝路丝无缝连接与互补发展”主题,共同为港航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建言献策。天津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褚斌主持会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新冠疫情以来全球经济面临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全球港航业发展呈现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物流链供应链韧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性挑战。
此次高层圆桌会议参会各方就面对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足等问题,共商共建、出谋献策,围绕如何抢抓新时代赋予港航业战略机遇,推动海丝路丝无缝连接与互补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进行了深入交流,形成了“以开放、共享、绿色、智慧为方向,构建高质量、包容性的港口生态圈,打造以港口为核心的韧性物流链供应链体系,主动扛起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使命和责任”的行业发展共识,展现了港航业服务国家战略的信心和决心。
上港集团市场总监黄海东,浙江海港集团副总经理江涛,招商局港口副总经理李玉彬,山东港口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马德亮,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华为公路水运口岸智慧化军团CTO岳坤,辽宁港口股份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魏明晖,北部湾港集团副总经理谢毅,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设,河北港口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宣国宝,江苏省港口集团总经理关永健,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小明,湖北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涂山峰,福建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志平,中外运集运公司销售部总经理陈建业,海丰物流集团总裁赖智勇,安通物流公司副总裁李河滨,中远海运集运公司供应链物流事业部总经理助理王振涛,中谷海运集团董事长卢宗俊,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主任真虹,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研究院院长张华勤,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费维军先后发言,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的见解,共同表达了积极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的共同愿望。
大家一致认为,港口是多式联运和现代物流网络的关键支撑,在“海丝”与“陆丝”的无缝衔接上发挥着重要支点作用。要共建港口生态圈,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加强港港、港航、港铁等深度合作,共同形成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协调全方位区域发展新格局,着力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畅通高效的世界级港口群;要共织联运立体网,共同加强多式联运组织,积极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创新发展多式联运产品,共同构建多式联运“一单制”平台,提升多式联运的服务水平;要共拓智慧新动能,将现代智慧物流理念、要求和技术接口延伸到港、航、贸、铁等产业链,加强全产业链信息化能力,实现信息数据互联共享,整合物流链、价值链信息资源,联合搭建技术研发平台,突破智慧港口建设关键技术;要共筑绿色新优势,聚焦双碳目标,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着力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能源结构、业务结构,推动港口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转变,促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更好服务“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港航力量。
12月9日,在2022中国多式联运合作大会暨第二届世界一流港口多式联运大会上,天津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与广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重庆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天津港“海上高速-FAST”服务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推进天津港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对接,共同提升天津、广西、重庆三地航运及贸易通道建设水平,带动南北区域经济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此次签署协议,是三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三方将按照“创新引领、陆海统筹、互济东西、贯通南北”的思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下的战略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服务RCEP国家,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振兴、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大开发和共建“一带一路”,形成紧密务实合作,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全力推进海运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架起贯通东西、联动南北的海上黄金走廊。
根据协议,三方将共享港口、内陆港、铁路通道、航线资源,构建畅通高效的一体化物流链,实现“陆丝”与“海丝”对接;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天津港间的联通互动,探索开展多式联运业务;进一步利用天津港、北部湾港的全球航线优势,拓展国际、国内航线,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打造智慧型物流合作项目,探索开发连通三地、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功能;共享建设与发展经验,推动枢纽和通道建设,加强三地国家物流枢纽间的互联互通;着力提升国际物流功能,推进通道物流规模化组织,打造现代化物流枢纽体系,畅通“双循环”,实现货物运输和集散的便捷、高效与低成本,服务西部地区的对外经贸发展。
一直以来,天津港集团同北部湾港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来自“三北”地区的各类民生物资通过天津港海铁联运、“两港一航”“海上高速-FAST”等组合运输方式,通过多式联运新通道往来运输至东南亚和我国西南地区。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发挥三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西部大开发中的核心物流节点作用,通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物流发展质量效率,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12月9日,在2022中国多式联运合作大会暨第二届世界一流港口多式联运大会上,天津港集团联合华为公司、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开鸿公司” )发布了全球首个港口全面数字孪生技术底座——“津鸿”,为港口数字化、智能化蝶变发展树立了一面先锋旗帜,对港口行业智慧化转型升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港口是贸易与物流的枢纽,在全球经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天津港集团以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为目标,积极探索港口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全球首创”,成为以全新模式引领世界港口智能化升级和低碳发展的中国范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此次,天津港集团联合华为公司、深开鸿公司共同打造“津鸿”,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探索智慧港口建设新模式,持续引领全球港口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
“津鸿”是以鸿蒙系统为内核、面向港口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基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OpenHarmony,专门面向港口行业打造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这是继鸿蒙矿山操作系统之后,工业领域首次在港口行业商用的OpenHarmony行业发行版操作系统。津鸿系统基于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架构、统一的数据规范来构建港口数字孪生的统一底座,汇聚了天津港集团在港口领域的技术储备和产业能力、华为公司的集成能力,深开鸿公司的软硬件技术经验及研发能力,集三方之所长打造的产品,可驱动多设备融合,打破硬件局限性、行业边界性,实现跨终端智能协同交互,并连接船、机、人、环境等港口全要素,全面打通各方数据,赋能设备运维、数字感知和辅助决策、数字看护等多个场景,助力港口业务高效运作,赋能港口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支撑打造全球首个全面工业互联网化的智慧港口。
天津港集团、华为公司、深开鸿公司将紧跟政策导向,加快研发进度,进一步加强与智慧港口全球创新实验室、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等专业组织的联合创新与协同,联合“津鸿OS”南北向生态的力量,打破硬件边界融入全场景生态,构筑港口全场景应用创新体验,全力打造智慧港口新引擎,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天津港集团将携手广大客户和合作伙伴,与港口监管部门、智慧化应用商、云基础设施和云服务商、津鸿使能服务商、港口设施装备供应商一道,基于自主可控战略落实、标准体系打造引领、港口运营管理模式升级、赋能陆水空铁多式联运四方面加强紧密协作,将形成自主可控的行业标准、核心技术产品与产业生态,通过加速港口智慧生态开放,共同提升科技应用水平,支撑全球港口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