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天津港集团与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传统码头升级改造、新码头建设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与协同,共同推动天津港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建设取得新突破。
天津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褚斌,ABB全球港口业务总裁Uno T.Bryfors,ABB瑞典港口部资深技术专家周皓出席签约仪式。天津港集团副总裁杨杰敏、ABB港口业务部中国区总经理王旭昶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天津港集团和ABB公司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多年来在港口设备设施智能化升级等业务领域紧密协作,取得了多项积极的合作成果。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遵循“战略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双赢互利”原则,在港口起重机自动化控制系统与TOS以及水平运输协同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升级改造,售后服务等业务中优势互补,在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展开合作,依托各自的资源和优势,探索更新更有效的合作模式,将ABB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产品与天津港集团丰富的码头运营经验和管理智慧相结合,共同推动天津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ABB公司是全球500强企业之一,作为全球技术领导企业,长期致力于推动社会与行业转型,以实现更高效、可持续的发展。公司通过将智能技术集成到电气、机器人、自动化等运动控制产品,形成适用于各类场景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并不断拓展技术疆界,持续提升产品效能。
港航工程公司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锚定“双碳”目标和绿色能源发展方向,坚持干字当头,实字当先,在海上光伏领域取得新突破,承建的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HG34海上固定式光伏联合实证项目,于日前顺利完成,成为国内首个外海海域桩基固定式光伏实证项目。
该项目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海阳海域,离岸6.5千米,平均水深约7.0米,采用钢桁架结构光伏模块、混凝土结构光伏模块两种结构形式,旨在对固定式海上光伏结构可靠性、结构耐久性、作业效率、发电量等重要指标进行探索与实证。
海上光伏具有不占用陆地土地资源、发电端靠近消纳端、易与海洋牧场等产业相结合的特点,外海海域桩基固定式光伏在国内并无先例。港航工程公司立足项目禀赋,充分发挥公司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海洋工程领域的优势,联合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组成研发团队,大胆探索新结构,创新研发出“PHC管桩+固定混凝土桁架”结构方案,开展了施工工艺BIM模拟、光伏模块加工与安装、结构检测与自动化监测、PHC管桩优化等关键研究。
过程中,港航工程公司发挥自身产业链优势,实现混凝土构件“自研自制”,率先使用浮式多桩基定位工艺完成多桩位“一次定位,依次施打”,开创了桩基式光伏“陆上调试、海上发电”先河,为后续规模化推广和深远海域应用提供了“港航方案”。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港航工程公司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线,聚焦“学思想强党性 重实践 立新功”总要求,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企业在产学研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持续聚焦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研发,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深耕新能源领域,为加快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加速实现贡献港航力量!
5月23日,在2023天津邮轮产业招商推介暨邮轮发展圆桌会即将召开之际,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与中船嘉年华(上海)邮轮有限公司、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有限公司签署三方战略合作意向书。
战略合作意向书表明,三方将共同推动实现疫情后邮轮复航,实现中船嘉年华旗下邮轮在天津邮轮母港顺利首航并长期运营。三方还将通过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展开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天津邮轮市场进一步发展。
中船嘉年华方面表示,在获得国家相关部委政策支持后,中船嘉年华旗下“地中海”号邮轮力争于今年第4季度开启以天津为母港的首航季,执航东北亚等周边国家的邮轮航线,这也是“地中海”号在中国市场的首次亮相。
“地中海”号邮轮全长292米,总吨位8.6万吨,可容纳2680名乘客,拥有1057间豪华客房和套房。作为一艘备受赞誉的“艺术之船”,“地中海”号以其出众的皇家气质著称。其设计灵感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宫殿建筑,优雅地重现了地中海古典文明的经典与永恒。全船融合了地中海的风情和文化元素,致力于为宾客打造一个精致、舒适和充满艺术气息的邮轮度假体验。
中船嘉年华(上海)邮轮有限公司CEO陈然峰介绍说:“‘地中海’号设计灵感来自于15世纪到17世纪意大利宫殿的建筑风格,因此我们会把地中海周边国家的美食佳肴都带到船上,让客人能够享受到异域风情。例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葡萄酒,地道纯正的比萨饼。同时,地中海的风格是浪漫、热情、时尚,也都在‘地中海’号得到体现。”
“目前,‘地中海’号仍在欧洲执航,计划近期尽快返回亚洲。我们也将对整艘船进行品牌提升、产品提升和客户体验的提升。在整体提升工作完成后,‘地中海’号将来到天津开始运营。同时,在相关政策落地后,我们的具体航线也会在随后尽快公布。”陈然峰表示。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有限公司代理总经理戴明表示,随着邮轮复航步伐临近,邮轮母港公司积极做好复航前各项准备工作。目前,邮轮母港公司正对船舶接待设施、旅客服务设施、消防设施等进行全面维修和检查,并组织员工和作业队伍进行复航前的演习演练,确保邮轮复航后,能为广大旅客和国际邮轮公司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由于近几年邮轮停航,邮轮公司很多新的操作模式和线上服务功能有所提升,这就给邮轮母港码头带来新的挑战。我们既要适应这种变化,也要确保旅客安全。”戴明介绍说,“目前实行船票实名制时,邮轮公司的很多办票方式由柜台变到网上办理‘值船’,因此我们也在不断提升信息化系统,做好与船公司、口岸单位的数据对接,争取将来实现无纸化的登船流程。”
23日下午,市长张工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天津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天津市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天津依海而建、因港而兴,天津港是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支撑,是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雄安新区主要出海口。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标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方案,端好港口“金饭碗”,把上下同欲、形成合力的共识转化为狠抓落实的“下半篇文章”,推动港产城相互赋能、共同发展。
会议强调,天津港集团要提升市场开拓能力,聚焦航运高端服务业领域强化招商引资,吸引集聚更多航运主体和航运人才来津发展,持续强化内部挖潜和智慧经营管理,高效盘活港区存量资源。发改、交通、商务等行业部门要牢固树立“有所建树”的意识,全力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支持,从产业发展、交通保障、规划支撑等方面共同推进“港、航、物、贸、产”一体化发展,真正把物流通道升级为发展通道、通道经济升级为港口经济。滨海新区和主城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在服务港产城融合发展上深入谋划、持续用力,强化与航运公司、营运中心、物流企业交流合作,增强航运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各级干部要主动学习了解港口和航运知识,紧密结合职责,把港产城融合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性工作,压实责任、久久为功,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地,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5月20日,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天津港集团重磅发布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首台氢电混合动力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这是自2021年6月23日全球首台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在天津港下线以来,天津港集团在港口自动驾驶领域推出的又一重磅产品,持续巩固天津港领跑全球智慧港口建设的优势地位。
此次发布的最新一代氢电混合动力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是在纯电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一年多全天候运行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优化升级。不仅采用“津鸿”加载智慧赋能,而且动力系统采用模块化的氢动力,是天津港面向未来打造终极清洁能源应用的代表产品。以氢能驱动,具有来源广、无污染、续航里程长等优点,开创了氢能源在港口无人驾驶领域应用的先河。
全新发布的氢电混合动力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长15米,宽度2.9米,载重平面距地面1.5米,整备质量23吨,最大载重65吨,最高时速35千米/小时,采用186千瓦时电池,装配了5个140升的氢气罐,利用激光雷达、摄像头、组合导航等多传感器融合,依托5G、北斗导航技术,无需借助任何标记物,即可实现自动驾驶。
氢电混合动力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搭载港口版“鸿蒙”操作系统——全球首个港口全面数字孪生技术底座“津鸿”,具备端侧自组网与智能协同能力。在“津鸿”支持下强化车辆“黑匣子”功能,增强运行数据实时记录和状态监控,有效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的同时,便于维护保养;实现不同生产设备之间“近场交互”,通过局域网连接近端设备,共享行驶状态等单车运行信息,进行局部运行优化,大大节省算力和通讯时间,有效保障设备安全,提升生产效率;打通“津鸿”数据池,依托强大平台功能,向不同供应商开放所需数据,为各项功能优化和整体运行效率提升,进一步释放成长空间。
据悉,氢电混合动力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下线后将立即投入使用,与正在运行的国内最大规模的智能运输机器人编队无缝对接,服务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生产运营,为天津港集团深入落实全市“十项行动”、推动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贡献港口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