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2024-09
    “链”接京津冀 天津港集团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9月13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重要洽谈推介活动——“北京日”暨京津冀协同招商推介大会成功举办,会上,天津港集团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服务北京高质量发展,加速高端资源、高端要素在京津冀集聚,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助力京津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天津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焦广军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孔磊代表双方进行签约。

           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惠共赢,围绕设立天津港港口服务窗口、打造便捷物流通道、提供绿色服务、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应用、推动关区港联动等方面内容,深化务实合作,主动服务北京高质量发展,助力北京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天津港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建设。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与北京经开区实现更紧密的区港联动,加强与北京经开区企业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天津港物流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更好服务北京企业,增强港口与产业链的整体协同效应,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助力打造成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

           下一步,天津港集团将以此签约为契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持续深化合作,区港联动,充分发挥天津港的优势和作用,打造北京亦庄综合保税区的便捷出海口,紧密围绕北京企业需求,延伸前置港口物流服务功能,构建京津物流绿色发展通道,更好推动京津冀与全球资源链接融合,提升京津冀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津港力量”。

    >>详情
  • 13
    2024-09
    亮相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天津港集团文旅产品上新啦!

           9月13日,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天津港集团携天津港文化旅游区最新建设成果,在天津馆国资展区精彩亮相,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向广大市民和社会公众展示天津港文化旅游区建设发展的新气象、新风貌,展现天津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澎湃活力,为天津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津港之为”。

           本届博览会以“体验新文旅 乐享新生活”为主题,聚焦文化和旅游产业新需求、新市场、新业态,共设置9个展馆,展览面积首次突破15万平方米,室内展馆包括展现全国文旅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和最新场景的主题馆,展示文旅产业产品的户外装备馆、智慧旅游馆和天津好物馆,展示旅游目的地文旅资源的省市馆、天津馆以及展示动漫和国风文化的潮玩文化馆,为国内外文旅企业搭建对接交流平台,为人民群众营造体验式融合消费场景,文旅部直属单位、业内头部企业和国家级行业协会等270个团组和超2000家企业来津参展参会。

           天津港集团展区位于天津馆GZ-10展位,展区面积202平方米,展位以“天津港文化旅游区”为核心展开,深挖港区特色文旅资源,结合现代港口沿海风光、人文情怀、红色党建三大主要旅游线路,通过图文、展柜等多种形式,展现景区、邮轮、红酒、美食四大特色板块。为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丰富游览体验,让公众们更深入、全面了解天津港文化旅游、文创产品、特色美食,天津港以美酒作媒,美食为引,举行红酒品鉴和美食品尝等互动环节,搭建融入式消费场景,现场共展销津港产品87项,品类包括津港品牌水饺、月饼、面食酱货、高端红酒和各式文创产品,推出红酒品鉴套餐和“红酒赠文创”组合套餐,共21项文创产品可供自由搭配,进一步丰富互动内容和产品联动,期待各界朋友、集团员工及家属来此打卡。

           今年以来,乘文旅产业发展之东风,天津港集团高质量打造天津港特色文旅品牌,持续推动国家4A级景区天津港文化旅游区持续焕新,做优、做实、做精天津港工业游,打造多样化文旅供给,丰富区域文旅体验。自运营以来,天津港工业游已接待了研学游、企业培训、公益活动、社区参观、支部共建等群体,累计接待人次近3万人。深化政企协作,文旅创新协同发展,7月,天津港集团与东疆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签署《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文旅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紧密围绕东疆区域文旅产业资源谋篇布局,携手打造“东疆海洋岛、魅力五彩城”,推动培育“邮轮+文旅”“音乐+文旅”“体育+文旅”等新兴文旅业态。全面落实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丰富邮轮航线产品,推动天津至大连客滚航线复航,津辽两地文旅深度融合;举办“抵羊·2024天津时装周”“2024亚洲沙滩排球巡回赛”等活动,全面激发海洋文旅发展活力。截至目前,天津港东疆湾沙滩景区今年累计接待游客约56万人次。

           天津港集团将以本次旅博会为契机,充分挖掘天津港“千年古港、百年大港、世界强港、现代化港口”的深厚文化底蕴,持续深耕港内文旅资源,以数字赋能文旅品质提升,推动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与科技共兴,持续打造工业文旅新业态,引领新时代海洋文旅新潮流,不断擦亮天津文旅新名片,为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详情
  • 10
    2024-09
    智慧气象赋能天津港世界一流港口建设

           刚刚过去的8月份,天津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降雨期间,天津港集团一方面根据气象预报及时采取停工措施,一方面根据气象提示在降雨间歇期动态恢复作业,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助力港口有效应对10余次降雨、大风等强降雨天气过程,全力争取生产作业时间。这是2021年 “天津港智慧气象平台”在天津港集团及下属数十家公司投入使用以来,港口按照实际的天气情况预警信息调整作业进度、作业方式,最大程度减少天气对生产的影响的生动案例。

           天气因素对港口的生产组织至关重要。天津港包括六个港区,气象监测站点位主要集中在南疆、北疆和东疆港区,大沽口、高沙岭和南港港区作业点没有相应的预报点位。为此,气象部门新增设21个精细化代表观测点位,不断针对港航预报服务薄弱环节开展科技攻关,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并通过引入“百米级、分钟级”预报产品,将天津港口区域空间分辨率提升至100米。目前,一共有85套卫星气象站服务天津港作业。卫星气象站的密度增加,对于基础数据的获得更加完善,有助于提升预报的成效。

           港口内船舶、货物、人员和设施设备均受气象要素影响,尤其受突发极端天气影响较大。天津港智慧气象平台可提供逐10分钟滚动更新的基于各码头位置的天气实况、预报,以及作业风险等级预报信息和实时更新的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实现为各公司提供集气象风险监测、预警、防御为一体的精细服务,从而帮助港口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全方位保障港口运营和调度。

           在天津港智慧气象平台上,能看到风量、雨量、潮汐、雪量等实时信息。天津港第二集装箱公司操作部经理助理管考举说:“我们的生产计划人员每天会接收未来一天、三天和一周的气象情况,每天要核实当日气象情况。码头的每一个生产组织的工作人员都会熟知熟记这些操作流程。智慧气象平台针对一些突发天气情况会提前3个小时乃至6个小时及时发出预警,在这个时候我们会做一下生产上的布置,然后对于岸桥接卸装船的位置会规避一下,影响小的地方可以能继续作业。”

           据了解,天津港智慧气象平台自建设以来,实现了港航数据融合化、运营管理智能化,提供多维度、多尺度、多要素、全方位的专业气象服务,既保障作业安全又提高港口产能和运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天津港年平均应对天气过程137次。智慧平台的应用,每年为港口争取到超过150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将恶劣天气对港口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全力保持港口安全稳定高效运转。

    >>详情
  • 02
    2024-09
    天津—大连客滚航线复航

           9月2日,天津—大连客滚航线正式复航,进一步深化环渤海“两港一航”,打通天津与大连两地海上客运滚装运输通道,推动两地文旅深度融合,为推动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促进文旅产业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航线复航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扎实推进天津市“十项行动”的重要举措;是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以来,津辽两地携手共促区域经济发展,以旅游为纽带,进一步促进两地人员交往、经济交流合作的最新成果,体现了我市港产城融合发展给广大群众带来的实惠。

           天津至大连客滚航线自20世纪90年代开通以来,一直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游客往来津连两地的主要海上运输工具,对两地的旅游观光和客滚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复航,天津港集团携手中远海运客运、辽宁港口集团等合作伙伴,发挥港口“硬核”优势,共建环渤海港口生态圈,通过深化“两港一航”合作,为两地的货物运输、旅游观光等产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将为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构建起更加畅通的海上物流通道,为天津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促进通道经济向港口经济转化升级,努力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奠定坚实基础。

           承担此次复航任务的“棒棰岛”号客滚船,是中远海运客运有限公司的明星船舶。该船总吨位达15560吨,船长134.8米,宽23.4米,全船可搭载旅客937人,车辆约200辆,舱位选择包括单人间、四人间、六人间等。“棒棰岛”号首班船于今日5点抵达天津,晚上22点开航,800余名来自京津冀地区的旅客登轮出游。该轮本月计划运营16个航次,每四天往返;“十一”期间拟调整为两天往返,满足旅客假期出行需求。

           为了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提供了多种便捷的抵港和登船路线;科学设计旅客安检、候船、登离船动线以及交通组织,合理设置旅客、车辆提示与引导的各类标识牌,统筹划分人车通道并做好隔离措施;简化安检流程,提高安检效率,优化旅客登船和下船流程,安排专人引导旅客,确保旅客的出行安全和顺畅。

           随着天津至大连客滚航线的复航,该航线实现了陆海联动,可与天津、大连以及京津冀、东北地区的自驾游路线或团队游路线衔接,形成完整的陆海游路线,为群众提供不同寻常的体验。两地文旅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旅客可以更加便捷地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为北方地区的旅客提供丰富的特色海上游产品,激发两地海洋旅游发展活力,提升旅游市场活跃度,为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天津将以航线复航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航线产品,携手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多层次旅游场景,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动力;进一步完善两地陆海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动人员往来、货物运输、旅游观光高效化便利化,实现天津和大连两座港口城市海上联通;进一步推动天津和大连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互补,促进两地文旅产业交流与合作,推动文旅产业繁荣发展,为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东北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详情
  • 28
    2024-08
    起升高度最高 综合性能最强 “第四代+”海上风电施工平台“港航平5”顺利交付

           828日上午,青岛海西重机码头彩旗飘扬,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由天津港航工程公司投资建造的国内起升高度最高综合性能最强的第四代+”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施工平台港航平5”完成全部建造任务,正式交付使用。


           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天津市海事局、天津市港航管理局、大唐汕头新能源公司、江苏国信集团、天海防务公司、武汉船机公司、天津港航工程公司负责同志分别在仪式上致辞。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业务合作单位、船舶建造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及设备供应商相关代表200余人共同见证港航平5”交付。原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曹玉书致辞,天津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焦广军出席仪式并致辞。


           港航平5”船长135米、宽50米,最大起重能力1800吨,最大作业水深70米,甲板以上起升高度168米,升降系统桩腿长度135米,可满足世界最大26兆瓦及以上风机的施工作业要求,同时携带220MW风机的能力,配备DP2动力定位系统和具备无限航区航行能力,是目前国内起升高度最高、起重综合能力最强、升降桩腿最长,集运输、储存、安装等功能于一体的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


           作为国内首艘搭载智能船舶系统的风电安装平台,港航平5”具备航路与航速设计和优化功能、智能能效管理功能及智能集成平台功能,可实现对船舶的全面监控与智能化管理,满足120人在海上生活居住,风机安装效率较上一代平台提升约20%,搭载的风光互补绿能系统可为平台提供充足的生活用电。


           作为国内最早进军海上风电施工领域的领军企业,天津港航工程公司主动践行创新绿色发展理念,在江苏如东承建了国内首个大直径单桩基础海上风电项目,在全国沿海累计承揽海上风电项目56项,完成风机安装超700台,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超6GW,占国内海上风电已并网容量的六分之一以上。在该领域取得超150项国际国内领先成果、工法和专利,并在行业内广泛应用,荣获多项国家优质工程奖、省部级优质工程奖。

           此外,天津港航工程公司始终坚定不移,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双碳建设为己任,加快核心装备迭代,建造了国内首艘1200吨全回转施工平台船港航平9”;锚定海工装备智能化、深远海、大容量、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大先进技术集成,推动国内海上风电装备和技术不断升级。港航平5”的交付投产,将为海上新能源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又一中坚力量!

    >>详情
  • 相关链接
    关闭
    • 四千服务
    • 海上高速
    • 二集司投产
    • 智能大会
    • 新闻联播
    • 智慧港口
    • 绿色港口